西部最大垃圾環保發電廠在成都九江試運行
在雙流九江,有數棟淺藍色的房子,其中立著一根煙囪,上麵畫著藍天、白雲、海鷗和波浪……這就是成都九江環保發電廠,它是成都第二座、目前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大型垃圾環保發電項目。該發電廠日前已正式進入並網試運行,每天可處理約2000餘噸垃圾,供8萬戶居民用電。
平均每日發電74.7萬度
昨日下午,在發電廠三樓的垃圾吊車操作室,透過一麵巨大的玻璃牆,可以看見堆成小山似的垃圾。成都九江環保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司景忠介紹,由於垃圾在焚燒前需脫水,並經曆初階段發酵,所以進廠後都要存放3~5天。這裏總共可以存放20000多噸垃圾。隻見工作人員按下按鈕,轉動拉杆,吊車便抓起一大把垃圾投入3號焚燒爐。“這一把至少有7噸。”工作人員稱。
成都九江環保發電廠今年9月30日正式開始試運行,總共配置了3台垃圾焚化爐,每天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2000餘噸,平均每日發電74.7萬度。除電廠自用,剩餘的電全部送至九江變電站,可供8萬戶居民使用。
將每月安排公眾開放日
中央控製室裏,顯示屏上有熊熊燃燒的垃圾,還有一些即時數據,3名工作人員分別盯守著3條垃圾焚燒線。如果焚燒狀況較好,火勢比較旺,則繼續保持;如果焚燒狀況欠佳,沒有徹底焚燒,則要減慢爐排,讓已經燃燒的垃圾盡量徹底焚燒。
司景忠解釋,這是為了保證垃圾在焚燒爐內著火穩定並且完全燃燒,所產生的煙氣能在燃燒室內850℃以上的溫度中停留多於2秒,能在焚燒時分解一些有害物質。垃圾焚燒後產生的煙氣,則利用噴霧塔、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塵器係統處理。
試運行期間,司景忠收到了附近居民的許多問題。他準備到今年12月正式投運後,每月安排1~2天公眾開放日,讓市民走進環保發電廠了解垃圾處置情況。
灰渣可用作建築材料等
據介紹,垃圾燃盡後,會剩下20%的灰渣,經過加工可用作建築材料等。經過除渣機收集,可磁選分離出廢鐵,一個月下來可以達到五六噸。焚燒的垃圾中通常有2%是無法二次利用也不能清理幹淨的殘餘物,在廠裏經過固化處理後,將運送到指定地點填埋。垃圾中產生的滲濾液也會經過處理,達到國家標準後,排入汙水管網。
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,目前成都主城區以及雙流、溫江等地城市生活垃圾每天約7000多噸,其中約3500噸運往洛帶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九江環保發電廠,剩餘的則運往垃圾填埋場。